這兩個禮拜分別看了兩本關於脫北者的書-芭芭拉的「我們最幸福: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」以及布雷恩的「逃出14號勞改營:從人間煉獄到自由世界的脫北者傳奇」。
對於北韓這個地方我完全是陌生到不行,完全就只是被動地從新聞上擷取資訊強行灌入腦子裡。我知道現在的領導人是金正恩,一個看起來很有福相的年輕人;我也知道那裏似乎還是個難得一見的獨裁專制國家,動不動就執行死刑(的樣子)。好了,我知道的資訊僅此而已,其他大概就是入境該地時不能亂照相,當地人也不能亂出國。其他一無所知。
曾經我連脫北者是什麼都不知道,很孤陋寡聞吧。而由於在備課的時候不得不面對,也剛好最近關於北韓的系列報導頗多,讓我對於這迷樣的國度產生了些許興趣,於是毫不猶豫地買下這兩本書。
看完的感覺除了驚訝就是難過,捧著書久久無法言語。
「我不想批評這個國家,但我會說,在南韓的總人口中,對北韓真正有興趣的,只有百分之零點零零一。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容許他們思考邊界以外的事。那裏沒有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。」申東赫說。
的確,這是個向錢看的世代,國民在乎的只是如何讓國家更有錢,進而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。至於北韓這個跟外界毫無聯繫的地方,who cares? 而事實上也不僅是南韓不甚關心,我想全世界每個國家真正關心北韓人權的人應該少之又少吧,因為我就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局外人,現在也是,至於其他人呢?原來真的有如歐威爾所著《1984》那麼像的地方,而它也只不過與我們相隔約1700公里而已,過一片海就到了。明明就吸著同樣空氣的人們,卻處在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,彼此毫不了解也漠不關心,一邊每天不斷上演謾罵政府無能的戲碼,動輒蛋洗某地;另一邊連下一顆蛋都還沒著落,卻還以為自己很幸福。關於這兩本書,我不確定真實性多少,也不清楚現在是不是還如同書上寫的樣子,但就上面的年代離現在仍是很近很近的,因此我就姑且認同書中的內容吧。
我出生於一個堪稱自由且民主的國家,從小衣食不缺,並且一路受教育長大,實在已經無法想像一個封閉、無言論自由且糧時還得由國家配給的地方,更沒有辦法接受我有盲從於領導人的一天。「我們的父親,在這個世界上,我們最幸福。」這樣的標語遍布各地,逼得我完全難以思考當地的風景。而,究竟要具備怎樣的條件,才能使這個集權國家不顧世界潮流,繼續通往那道無人想走的道路?我不由地開始感到好奇,這樣一個烏托邦理念,究竟是想追求什麼?塑造什麼?得到什麼?
漠不關心的朋友們,看看這兩本書吧,很好看的,前者比較流暢些,後者則多了一點血淋淋的氣息。書的內容就不介紹了,由我介紹不如看網站上摘要來的清楚。我不敢說看完它們我就改變了些什麼,北韓的人們依然過著同樣的生活,但是至少從今以後,我會多關注一些。
這世界上需要我們關心的人事物多到數不完,我們可以不用全部關心,但請不要成為冷漠的人。